admin3年前 (2021-09-25)惠州产业信息147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扎实推进“比学赶超”,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抗疫成果持续有效巩固。一是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线。构建“三个三”网格化联防联控机制,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网格化排查,严格落实入境人员“ 7”健康管理、高风险地区人员集中隔离、中风险地区人员居家隔离、低风险地区人员“四个一”健康管理,大数据10%推送核查等措施。发挥好核酸检测“排雷”作用,重点开展临深、临广重点片区及部分重点行业人群大规模核酸检测,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累计完成采样6万人次。全市自2020年2月19日以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2020年3月23日以来保持低风险等级。二是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引导群众预约接种、有序接种、安全接种,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149个,接种单元数703个,日均接种能力20万剂次,确保目标人群“应接尽接”。截至上半年,全市累计接种570.3万剂次。三是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全市组建省级专家队2支、流调队伍41支。设置市级定点医院1家、县(区)后备定点医院6家。设置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场所6家、重点人群医学观察场所25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重要物资储备可满足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满负荷运行至少30天、市疾控中心满负荷运行2个月。

  (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一是经济发展加快重回上升通道。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26.58亿元,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2位,两年平均增速5.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长2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3.7%。二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3.9%,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4.8%、4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9亿元,增长30%。三是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落实各级惠企扶企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稳步向好。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05万家,增长34.1%,其中企业2.91万家,增长45.2%。新增“四上”企业402家。四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面落实3.0版“促进就业九条”,打好“加、缓、返、补、帮”五大政策组合拳,发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促就业功能。上半年,共举办各种类型招聘活动305场,提供就业岗位45.7万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3%。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一是重大科技装置建设顺利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顺利推进,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先进能源科技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总部区建设有序推进,潼湖园区投入使用,引进12个高端科研团队,实验室人员规模超过400人。二是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推荐头部批15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73家申报纳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荐9家企业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4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织204家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梯度培育库。推荐60家单位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4家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珠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出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暂行办法。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28项,合同成交额9.16亿元、增长6.6倍,技术交易额8.91亿元、增长7.1倍。探索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试点,积极开展“惠企专家行”活动,达成合作意向企业35家,成功签约落地项目22项。在深圳建立异地孵化器,打造科技异地招商场景示范。筹备第三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

  (四)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台《惠州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打好工业稳增长攻坚战,印发实施《惠州市关于奋战两百天加快工业和建筑业项目投资建设工作方案》。加快“3 7”工业园区建设,制定《惠州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工作方案》,制定压缩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工业项目审批时限等工业项目快速落地配套措施,搭建“惠州园区眼”监测平台。推动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工业项目、产业园区集中。“2 1”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提升,中海壳牌smpo/pod、tcl王牌超高清智能电视扩能增效等112宗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2%、18.6%,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跨领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等加快建设,创维数字产业基地、亿纬动力xhev电池系统项目等签约落户,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区、九龙峰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等加快推进。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认定总部企业2家。九联科技、格林精密、利元亨成功上市,惠州a股上市企业达15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4.3%。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保税 新零售”创新平台业务,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出口25亿元。惠州机场新增1条航线条,上半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10.9万人次、增长109.2%。开通水上货运航线万标准箱。举办惠州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暨手信产品展销会,引进系列电竞赛事,文旅体产业提档升级。三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印发实施《惠州市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德赛西威等6家5g 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顺利推进,tcl、利元亨等企业获评一批国家级、省级数字化标杆项目。上半年建立19家云平台服务商年度数据库,推动327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达2785家。

  (五)积极推进“双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提质。一是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印发实施《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积极参与编制《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潼湖生态智慧区累计引进优质项目77宗,推动惠阳区谋划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加强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与广州市合作事项达成初步共识,与深圳形成多层次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举办“深惠合作、共赢湾区”深圳-惠州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加强与香港贸发局、深圳工业总会等机构对接,组织多批次企业到惠考察。二是创新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制定市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区)“比学赶超”讲评机制,提出“比学赶超”考核指标体系,科学选准标杆城市,把“比学赶超”活动与我市当前重点工作紧密融合,对标先进,查找差距,补短板、锻长板,激发争先进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三是扎实推进现代城市建设。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实施监督制度体系。高水平规划建设金山新城,打造现代化未来城市新中心。“城市智脑”“交通智脑”加快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医疗”逐步完善。推进“蕞干净整洁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拆除“两违”建筑超160万平方米,清理腾出土地超106万平方米,完成不少于16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立项,江北望江片区、惠博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全面实施“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1号公路惠城和惠东先行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韶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动工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9%、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10位,11个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81.8%。

  (六)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优化完善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功能,县区政务云分节点初步完成规划建设,“全市一朵云”架构逐步完善。依托原有线上“全市通办”基础,打破属地申办限制,开展政务服务线下窗口“同城办理、就近办理”,实现108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全市推行“午间不休息”“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惠服务”特色政务服务集群进一步拓展。创新推动政银合作共建,在402个银行网点设立政银合作点。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清理整顿专项工作,进一步严格规范政务服务流程和标准。持续完善“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服务,受理企业诉求935宗,满意度达96%。二是营商环境便利度持续提升。强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系统集成,大胆探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出台《惠州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以及细化举措,创新应用惠州市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将30条改革任务、91项细化举措成体系贯彻落实到位,实现全市营商环境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三化”管理,在企业开办、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信贷便利、要素保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三是财政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财政领域改革,修编《2021-2023年惠州市市直中期财政规划》《惠州市2021-2023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强化财政监管,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市属一级企业集团“一三五”(一年工作计划、三年滚动计划、五年发展计划)行动纲要编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实施薪酬制度改革。

  (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春收农作物93.71万亩,春播春种农作物139.44万亩,比增1.13万亩。全市荔枝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8.5万吨,出口荔枝2200吨。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87.7万头、出栏36.7万头。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7家。扶持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项目45个。黄羽鸡、荔枝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加快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建设。惠州梅菜、罗浮山牛大力入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麻榨粉葛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省初审。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开展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和撂荒地整治,扎实推进5.54万亩高标农田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单车道改双车道45.6公里,危桥改造43座,农村地区公路路通安全隐患治理路口3696个。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覆盖率61%。积极引入新技术解决偏远山区供电半径长、供电质量差老大难问题,试点建设龙门农村微电网示范项目。稔平半岛供水工程建成通水。三是农村面貌持续改善。继续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推进惠城、博罗、龙门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拉网式排查“三清三拆”存量对象,累计清拆6526间、18.9万平方米。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启动“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建设,建成“四小园”6.59万个。开发“农村户厕摸排小程序”,全域开展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四是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农村宅基地改革全面铺开,全面落实农房报建联审联办制度,上半年共审批宅基地1172宗,面积199.18亩。龙门县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加快农村“三资”平台建设。

  (八)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一是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110.48万人,人均养老保险待遇增加132元/月。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853元、1365元、181元和243元。加强防范以养老名义非法集资,持续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100%。完成67户危房改造,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19户。二是教育卫生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全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超2千个、公办学位近4千个、普通高中学位5千个,本科上线所学校试点校内午餐午休服务。规划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加快8家乡镇卫生院建设升级为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全市所有村卫生站全部实行“一站式结算”。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73个镇级综合文化站、127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部达标,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583.59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2.72平方米,大力开展送戏下乡、惠民艺术、全民健身等文体惠民活动。三是平安惠州建设持续推进。稳步推进“大打击”“大维稳”“大防控”“大平安”“大服务”“大数据”工作,上半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23.5%、18.7%。推广安装应用“国家反诈中心”app,电诈刑事警情下降20.6%、案件下降7.7%。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严格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宗数、人数分别下降23.9%、16.5%。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稳定可控。

  虽然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但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速重回上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已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但从总体上仍未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而且国内城市发展分化加剧,我市经济韧性和竞争力面临巨大考验。二是工业生产制约因素增多。全球通胀预期增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企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三是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仅1.3%,特别是住宿餐饮业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较大。四是民生社会事业仍存在不少短板。稳岗稳就业难度加大,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期待还存在明显差距。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应对,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下半年,我市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双区”和“双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比学赶超”,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一)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一是继续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密切关注境外和国内本地疫情,紧盯航空、陆路、水运口岸、人物同防四个方向,加强对口岸入境、高风险岗位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惠人员的闭环管理,严格管控、压实责任,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适时开展大规模核酸排查。二是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坚持组织发动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宣传科普到位、医疗保障到位,进一步提高18-59岁人群接种覆盖率,有序开展60岁以上人群接种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开展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三是构建防控长效机制。

  (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是高水平建设“3 7”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土地征收连片开发,切实保障园区综合性开发用地,加快推进园区“八通一平”、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惠州园区眼”监测平台系统功能搭建。新增用地规模、年度指标一律向园区集中。加快出台细化工业项目快速落地配套措施,促进项目快速落地投产。做好省产业园的年度绩效评价。二是集中精力打造“2 1”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石化(惠州)pta、太平岭核电、正威新材料、惠州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高潭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做强做优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省级5g产业园、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加快tcl模组整机一体化、信利康乐创汇5g智慧园、创维数字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生命健康产业,推进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区、九龙峰南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罗浮国药中医药产业等项目建设。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落实《惠州市推动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工作措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增1-2家优质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体系实现新跨越。支持tcl开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服务,建设垂直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举办创维公司供应链合作对接会、惠州市“5g 工业互联网”对接会,搭建产业链供应链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四是提升服务发展能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综合体、住宿餐饮、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规划建设现代商圈和特色街区,引导大型零售、餐饮娱乐、文化演艺、时尚展示等集群发展。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双循环”。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科技、新基建、民生等重点领域建设,切实扩大有效投资。集中力量做好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作用,推动投资更快落地见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坚持7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全年工业项目竣工超250宗。二是加快培育消费新动能。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 服务”新业态,拓展在线教育、医疗、文娱等信息服务消费,发展无人零售、直播带货,培育养老、家政、托幼等消费增长点。提升传统消费,推动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提质升级,释放餐饮住宿消费需求,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提升农村消费增长空间。加强流通领域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三是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坚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重,发展一般贸易支柱企业,培育外贸自主品牌。有序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仲恺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发挥中韩(惠州)产业园平台作用,引进一批高端外资项目,提升利用外资规模水平。

  (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激发发展新动力。一是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国家创新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国际知名的先进核能与核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集群,加快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谋划建设高密度能源燃料研究装置。建成东江实验室总部区,支持入驻的12个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推动超导加速器、离子膜等一批高科技成果落地。推进各级实验室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超过7家。支持仲恺高新区国家“双创”基地建设。二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达到1800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引进埃克森美孚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中科院过程所、南方电网科研院、中广核研究院在惠建设研究分院,推动中科院近物所离子膜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国际创新研究院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力争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2家。三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依托“两大科学装置”和东江实验室,催生培育同位素研发及生产、重离子微孔膜、医用重离子治癌装置等十个方面的未来新兴产业。探索实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组织联合体揭榜攻关。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各类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490家。大力培育高质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服务技术交易,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2亿元。办好第三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四是实施“惠”聚优才行动计划。建立“1 n”人才政策体系。坚持“产业引才”“平台引才”,依托在建重大科研平台,发挥“2 1”产业重大项目优势,提高人才吸纳能力,引进优秀人才、高端人才。组团参加2021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

  (五)深入推进“双区”建设,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畅通沟通对接。建立与“双区”城市、“双合作区”高效协同的衔接机制,与深圳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与广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与广深港澳等大湾区城市合作,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建立与周边城市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执行协调机制。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与广州装备制造、超高清视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规划对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加快潼湖生态智慧区、惠阳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对标对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积极承接要素资源外溢,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进基础设施联通。加快打造“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推动对接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的“三横”交通轴线建设。推进国省道干线上等级改造,打通新龙大道、安吉西路等跨市断头路,畅通大湾区城市“大循环”。赣深铁路建成通车,加快深惠城际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建设,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三是推动社会事务共建共治共享。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合作,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联动深圳办好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参与大湾区“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行动。深化社会治理合作,积极参与建立大湾区社会治安治理联动机制,联合构建综合立体智能防控体系。四是借鉴复制“双区”改革成果。研究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及首批授权事项,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探索复制推广可供我市学习借鉴事项。复制推广全省第二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落实复制推广“双区”先进城市改革经验主要任务清单,明确主要任务、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推进落实。

  (六)精心锻造城市特质,打造大湾区品质城市。一是高水平规划建设现代城市。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上报审批实施。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制度体系。大力推进金山新城规划建设,打造高端要素密集、发展动能强劲的现代化未来城市新中心。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工程,推进西湖景区保护提升工程,加快“城市会客厅”规划建设。开展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惠博沿江路、江北望江片区“三旧”改造。完成不少于16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130个“惠民空间”微改造。铁腕整治“两违”,确保“减存量、零增量”,常态化推进“无违建镇(街)”创建。二是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推进“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全面加快推进1号公路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畅通工程”,推进“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体系建设,加快鹅城大桥、南山快速路建设。全力推动惠州干线机场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争取突破1亿吨。推进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莞惠城际北延线建设。完善“九横八纵三加密”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韶惠高速惠龙段、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工程。推进500千伏粤港澳大湾区外环惠州段、惠州lng接收站外输管线、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等能源水利工程。全面完成剩余2个县23259人的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任务,全市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三是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城市智脑”,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搭建“交通智脑”,大力推动交通路网感知设备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1号公路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构建“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互通互认、资源共享。深入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深化大数据采集治理和实战应用创新。完善“智慧城管”,实现市县镇三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有序推进“智慧市政”工作,强化数字市政系统建设管理。四是建设生态宜居之城。持续提升江河湖岸环境品质,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与精准治污,深化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实施空气质量保优行动,综合实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禁烧”措施,建立健全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精准管控体系,积极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持续实施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新增森林面积1.3万亩。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0%。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蕞干净城市”创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数字政府”,完善“全市通办”“惠帮办”“延时办”政务服务新举措的工作机制、服务范围,继续拓展“惠服务”政务服务集群。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持续做好企业开办环节时间压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便利化注销等工作。加大“减证便民”力度,简化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流程。持续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二是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学习《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对标上海等国内先进地区,推动一批改革举措在惠州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制度,专题协调解决工作清单实施的堵点、难点,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常态化管理。充分应用惠州市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启动县区营商环境监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营商环境监测工作体系。持续对标先进开展“比学赶超”,对标蕞高标准蕞高水平,梳理吸取先进经验,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健全完善“比学赶超”工作机制,落实讲评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指挥棒”鼓励争先进位导向作用。三是推进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革省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复评。实施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应用、权益保护等内容,推进信用信息增量提质。建立法人组织信用基础指标体系和模型,为部门实施精准监管提供依据。推动个人诚信激励码落地实施,以诚信激励码为载体在多个领域建立惠企便民“信易 ”应用场景。启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三期工程,对接国家“信易贷”平台。四是深化财政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对区和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财力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领域风险联防联控,实行全市库款统一调度管理,严控债务增量。全力推动国企改革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完成一级企业集团“一三五”行动纲要编制,制定印发改革系列配套文件,强化资本运作,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作物种植保险等政策,引导种粮企业和农户通过减蔬增粮、撂荒复耕增粮、垦造水田种粮、休耕水田种粮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引进、表征、示范和推广农作物品种120个以上,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建设,创建1家省级产业园。建成黄羽鸡、荔枝2个产业集群,建设6个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旅游高水平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三产融合示范镇。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工程,继续抓好“镇村干部大储备”,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建设精美乡村。有序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和村内道路建设攻坚等系列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小生态板块,以各类示范创建村为主要节点,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打造乡村风貌示范带,形成一批示范亮点,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年底前6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续文章。全面铺开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风貌管控工作,进一步规范统一对外联审联办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窗口。农村“三资”系统、宅基地管理系统全功能投入使用,出台管理政策措施,实现信息化、规范化。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机制、资源整体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富县强镇,每年安排不少于10%建设用地指标专项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九)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加大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进一步加强与黔西南州对口协作。纵深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让劳动者依靠技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二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继续推进180所应建而未建学校、幼儿园专项整治,确保全年新增2.5万个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全市60%中考考生就读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以内。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头阵计划”,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水平。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内涵,提高群众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加强高等教育建设,深化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三是全面推进健康惠州建设。推进市中心人民医院金山院区建设,持续推进市中心人民医院扩建,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建设。7家新建改建县级公立医院投入使用,完成3家县(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主体工程。推进市中心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建立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对口帮扶县区医院工作机制。加快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建设步伐,争取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和刘良院士工作室落户。全力做好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城乡公共文体硬件设施改造建设,推动慈云图书馆整体提升和市文化馆改造,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推进“惠享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推进中山公园升级改造,提升丰湖书院、朝京门、挂榜阁、东坡文化墙等城市地标文化内涵。打造《山海惠州》《验祠》《英雄小鬼班》等一系列文艺精品。举办好百场文化惠民大讲堂、送戏下乡、群众体育活动等系列线上线下惠民文体活动。探索建设惠民球场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运动场”,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举办惠州市第六届运动会。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逐步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推动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国家试点,落实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六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惠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多网合一”基层综合治理网络,深化“大打击”“大维稳”“大防控”“大平安”“大服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确保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开展“八五”普法,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经济领域风险向社会、民生等领域传导。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推行“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坚持严格治超常态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d88尊龙官网登录免费下载的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d88尊龙官网登录免费下载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方日报讯(记者/马发洲 卢慧)近日,广东省政府发文正式批复惠州市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惠州惠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惠城高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正在深度参与大湾区区域分工合作,聚力打造“3 7”工业园区,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在惠城高新区,一批来自深圳、东莞的企业相继落户。在信利康·乐创城...

惠州集中优势资源打造“3 7”工业园区 增强产业综合实力

惠州集中优势资源打造“3 7”工业园区 增强产业综合实力

  日前,创维惠州仲恺数字产业基地、创想三维3d打印设备制造产业园、大韩5g材料研发生产及全球供应链中心等三个项目签约落户仲恺高新区。这对增强我市5g和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助力我市加快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 1”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紧紧围绕“2 1”现代产业体系,吸引...

  龙门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于2020年8月27日召开本年度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北片区详细规划设计》js5-37片区10570.36平方米土地规划设计条件调整事宜。现公示如下:   地块位于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面积10570.36平方米。对照《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北片区详细规划设计》,该宗地位于js5-37片区,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m1),规...

  毗邻深圳、东莞的惠阳,总规划面积逾20平方公里的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基础建设,这个园区将引入智能安防、5g、智慧物联、智能硬件等产业,打造成一个千亿元产值的工业园区。这样的千亿园区,惠州将新增7个。   昨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惠州全面吹响园区...

  日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在“3 7”工业园区内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有效解决优质中小企业用地问题,吸引培育优质中小企业进驻发展。   中小企业强,则区域经济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2020年5月,惠州出台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以“千亿园区,万亿...

  5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该局组织编制的《惠州市区工业控制线划定及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日前正式发布并征求社会意见。该草案划定惠州市区工业控制线平方公里,占城市总建设用地比例33.31%。   针对当前城市部分产业园区“旧改”增多的情形,管理规定对于工业控制线范围用地属性调整程序予以规范和实施严格的分级管控机制,严禁在划定的工业用地及备用地块上...

惠州:“拿地即开工”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惠州:“拿地即开工”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总投资23亿元的信利康乐创城项目一标段工程已于2022年1月初封顶,4月底将实现整个项目全面封顶。“摘牌即动工,周末无休、现场办公,政企沟通机制渠道畅通高效,让我们的项目能够加速建设。”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项目从洽谈到签约落地,从土地供应到开工,整个过程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高效服务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惠州速度、惠城速度。   为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区(一期)项目征收土地的预公告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区(一期)项目征收土地的预公告

  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惠州市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办法》(惠府〔2021〕27号)等法律法规,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拟征收惠阳辖区内永湖镇元岭村、三栋镇莲塘村5.4992公顷集体土地。现依法发布土地征收预公告。一、拟征收土地的位置、范围和面积拟征收土地属惠阳辖区内,位于永湖镇元岭村、三栋镇莲塘村地段,面积为5.4992公顷(详见附件《被征地四至红线图》)。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