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惠州正进入加速融深融湾的发展黄金期,未来五年要实现gdp达到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万亿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头部方阵前列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惠州该如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1月6日下午,我市首届人才周系列活动之惠州市“2 1”现代产业人才高峰会议举行,院士专家“惠”聚,论道产业发展,共话人才引育。
会议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陈俊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校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张锁江作主旨演讲,并和惠州市副市长李俊玲,本土企业家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等一起为惠州的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人才保障进行把脉交流,为惠州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智力支撑。
陈俊龙(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我国正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动算力建设,也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为数字经济赋能。”会上,陈俊龙作了《ai大模型与东数西算工程的探讨》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基建和生产力,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俊龙介绍,当前我国“算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布局了8个算力枢纽和10个集群,其中一个算力枢纽就在广东省的韶关,但智能算力仍面临许多安全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服务器芯片严重不足、人工智能算法和深度学习框架基本依赖国外开发等,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技术来对算力进行赋能。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算力应用中蕞重要一环。”陈俊龙指出,目前各国都在深入开展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高性能计算优化算法研究,他也使用模糊理论成功解释了数据处理模型的运行机理。在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上,他带领团队将其应用到新药物研发场景,不但极大缩短了研发时间,提高了研发效率,控制了研发成本,而且在新药研发中通过提取和整合癌细胞的基因表达数据和药物信息,预测了药物对癌细胞系反应的敏感度。
陈俊龙表示,人工智能完全颠覆了药物研发的传统模式,对我国的新药研发带来深远影响。不但是医药领域,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日益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带动土建工程、it建设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非常多产业链的革新发展。
张锁江(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
可筹建高水平能源材料技术工程化研发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我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高峰会议上,张锁江在北京以视频连线方式作了《低碳能源过程变革与系统重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目前,我国实现零碳目标是按控碳、减碳、低碳、中和的“四步走”的设想进行布局。
他分析,当前我国每年碳排放量达100亿吨,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和工业,因此,推进碳中和需要从能源的低碳清洁高效利用和重构整个工业系统入手: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多能互补新型低碳的能源体系,推动产能、储能、用能形成良好关系;一方面要从工业的产能端、消费端、碳汇端齐发力,变革当前靠生态系统固碳的工业模式。
张锁江判断,世界经济将从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石化能源新材料是惠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大亚湾石化园区炼化一体化规模居全国前列,产业基础实力雄厚,需要提前布局积蓄变革势能,“围绕推动石化能源低碳化,大亚湾具备从油气资源、co2的转化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变革的基础条件。”
他进一步分析称,在油气资源方面,惠州可推进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低碳烃高值利用等项目落地;在co2的转化方面,推进co2制碳酸酯、聚碳酸酯,多元醇,酸、酯等项目建设,例如宙邦化工在大亚湾投资建设的年产15万吨碳酸酯溶剂及联产乙二醇项目;在新能源方面,推进风光电、氢能、储能等项目建设。
张锁江建议惠州面向实际需求,聚焦规模储能、能源气体分离等重大能源、高端光学聚碳等卡脖子产品、工业尾气碳捕集等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变革过程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等进行布局攻关。“建议惠州筹建高水平能源材料技术工程化研发基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辐射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引领低碳变革新方向新产业。”张锁江称,惠州有条件、有基础构建协同攻关新模式,把从科研院校到中试再到企业的传统接力研发模式,转换至产品、工程设计在智慧系统、工程控制、产品工程的协同攻关下实现产业化的新模式,这将有助于惠州跨越从基础研发到应用的鸿沟,加快成果转化。
张锁江还建议惠州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围绕平台建设、变革技术、人才引育来做大做强惠州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
建议惠州强化人才政策和产业招商的协同性
在惠州市“2 1”现代产业人才高峰会议上,主办方还举行了人才沙龙,陈俊龙,李俊玲,惠州学院教授、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冲补强”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龚伟平,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海峰,宇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湛明等结合各自实践,从政府、教育、科研、企业等视角,为我市“2 1”现代产业发展和引育使用高层次人才出谋划策。
力争建成石化新材料高精尖技术策源地和转化地
当前,惠州正在打造更具竞争力“2 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其中“2”是指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愿景是大家关注的。人才沙龙也就此作了专门介绍。
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按“一核心、三集群”产业路径发展,即以大炼油大乙烯为核心,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石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惠州计划到2025年,上游的炼油产能提高到400万吨/年,中游的乙烯产能提高到540万~700万吨/年,下游的芳烃产能提高到250万吨/年,pta产能实现500万吨/年,打造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石化产业体系。同时,惠州将大力推动石化生态向下游延伸,发展成石化新材料高精尖技术的策源地和转化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惠州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到去年底我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达到800多家,总产值超过4500亿元,拥有12家百亿级企业。接下来,惠州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与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协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并在5g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方面再增加2000亿元规模的数字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用5~8年时间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惠州依托大产业大平台,形成人才集聚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在实现产业和人才的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方面,惠州接下来有何规划?李俊玲介绍,未来,惠州将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力,坚持产业引才,围绕产业规划完善人才引育规划,并推动重大科研平台、省级重要实验室等科研项目建设,吸引科学人才、高精尖人才等来惠,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
围绕“2 1”现代产业储备交叉学科人才队伍
在交流中,陈俊龙、龚伟平、湛明等均表示,惠州宜借助两大支柱产业优势,推动科研、企业、人才往两大产业交叉领域深度发展,如石化产业延伸出来的电子化学品,电子信息产业急需的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数字计算产业链等。陈俊龙认为,未来交叉学科将越来越多,企业也将往多方向结合发展,因此,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也必将是综合型人才。发展一个新行业并不简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企业等共同发力,才有希望实现在强项领域开辟新赛道并做大做强,往高精尖端发展。
龚伟平对此表示赞同,她建议惠州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引导高校加大对相关产业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惠州两大支柱产业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机会,两个产业的企业普遍不知道彼此手里有哪些自己需要的产品。”湛明建议惠州制订一个人才引进与产业招商相结合的规划,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董海峰也认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很多材料来源于石化新材料产业,把两大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是惠州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特色。他建议惠州学习借鉴美国休斯敦在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的引导政策、研发、人才培育等发展经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香金群 通讯员惠市组 钟茂青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d88尊龙官网登录免费下载的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d88尊龙官网登录免费下载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